AUTOCLEAN
台灣美食故事》拜拜祈福必備「芋粿巧」

台灣美食故事》拜拜祈福必備「芋粿巧」

Sep 10. 2020

《撰文/AUTOCLEAN 自清》


 

打開蒸籠,拿出一塊熱呼呼、彎月狀的糕點,米糰中混著芋頭、芋泥、油蔥酥和香料,從閩南地區傳來之後,撲鼻的香氣、Q彈的口感已經傳承了多年,每逢祭祀桌上也少不了它,吃著滿足也吃進福氣。

 

香甜軟綿的台灣芋頭

原住民很早以前就開始把芋頭當主食,日治時期也陸續引進了東南亞的新品種,台中的大甲是最知名的台灣芋頭產地,因為大甲有大安溪沖刷的豐饒平原,土質既保水,排水性又很好,非常適合芋頭生長,加上亞熱帶日夜溫差大,芋頭的澱粉質可以累積沈澱,所以香氣特別足夠,口感鬆軟綿密。

 

除了製成芋粿巧,也做成蜜芋頭、芋泥球、芋圓、芋丸等甜品,還有,粉蒸排骨、炸芋籤等鹹食,台灣芋頭就是這麼具代表性的食物。

 

吃芋粿巧「護」子孫

名稱的由來是將「芋」頭加入「粿」粉糰,捏成「巧」(台語彎曲的意思)狀後放入蒸籠蒸熟,形狀長得像「筊杯」

 

芋頭的繁衍方式通常都是由一顆「芋母」生出一窩的「芋子」,「芋」與台語中的「路」和「護」諧音,吃芋頭也有「子孫滿堂」的意義,又加上芋頭產季在農曆七月,剛好趕上中元節,就成為了祭拜鬼神,祈求孫兒平安的食物。

photo sources: freepik

 

 

 


JUDY HUANG
在說好故事的路上前進。

 

 

我想看更多

懶人料理食譜大全

台灣美食故事》你知道「愛玉」只在台灣產嗎?

台灣飲食文化》鬼月不要吃OO,相安無事

台日抗菌雙認證・99.9999%抗菌環保餐具,守護全家美味食刻


 

 

抗菌食器 食刻安心

AUTOCLEAN 堅持全製程台灣製造
結合在地老篩工藝
創造令人安心的高品質製品